|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的设计 目录 一、 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 (任务书)………………………………3 二、 设计的基本要求………………………………………………………..3 三、 列管式换热器形式及特点的简述……………………………..3 四、 论述列管式换热器形式的选择及流体流动空间的选择……..8 五、 换热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热负荷、壳层数、总传热系数、传热 面积、压强降等等)…………………………………………..10 1 物性数据的确定………………………………………………14 2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14 3 传热面积的计算………………………………………………16 4 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16 5 换热器的核算…………………………………………………18 六、 设计结果概要表 (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等)…………22 七、 主体设备计算及其说明…………………………………………22 八、 主体设备装置图的绘制…………………………………………33 九、 课程设计的收获及感想…………………………………………33 十、 附表及设计过程中主要符号说明……………………………..37 十一、 参考文献…………………………………………………..4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 (任务书) 4 1、生产能力:17×10 吨/年煤油 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3、设计条件: o o 煤油:入口温度140C,出口温度40 C o o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0C,出口温度40 C 5 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Pa 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二、设计的基本要求 1、选择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并做核算 2、要进行工艺计算 3、要进行主体设备的设计 (主要设备尺寸、横算结果等) 4、编写设计任务书 5、进行设备结构图的绘制 (用420*594 图纸绘制装置图一张: 一主视图,一俯视图。一剖面图,两个局部放大图。设备技术方面的要求、 主要参数、接管表、部件明细表、标题栏。) 三、列环式换热器形式及特点的简述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以实现 不一样的温度流体间的热能传递,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实现化工 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必不可少的设备。 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在换热器中,至少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 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在工程实践 中有时也会存在两种以上的流体参加换热,但它的基本原理与前 一种情形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 器,且它们是上述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 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 而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强。换热器的设计制造结构改进以及传热 机理的研究十分活跃,一些新型高效换热器相继问世。换热器按照换 - - 热介质不同可分为水水换热器和汽 水患热器;按照工作原理不同可 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式换热器。 1.表面式换热器 又称间壁式换热器。是指通过传热表面间接加热的换热器。由 于表面式换热器冷热流体传热时被固体壁面所隔开,热流体和冷流体 通过壁面进行热量传递,所以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相比,换热效率较 低,常用在两种流体不容渗混的场合。主要有管式、容积式、板式、 螺旋板式等形式。 2.管式换热器 是指由圆筒形壳体和装配在壳体内的带有管板的管束所组成的 ; 管式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易于清洗水垢但 - 传热系数低、占地面积大。管壳式换热器有固定管板式汽 水换热器、 - - u - 带膨胀节管壳式汽 水换热器、浮头式汽 水换热器、 彩管壳式汽 水 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 - 换热器、波节型管壳式汽 水换热器、分段式水水换热器等儿种类型。 3.套管式换热器 是指由管子制成管套管等构件组成的管式换热器。 4.板式换热器 是指不同温度的流体交错在多层紧密排列的薄壁金属板间流动 换热的表面式换热器。主要由传热板片、固定盖板、活动盖板、定位 螺栓及压紧螺栓组成,板片之间用垫片进行密封。由于板片表面的特 殊结构,能使流体在低流速下发生强烈湍动,从而强化了传热过程。 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拆洗方便,传热系数高,适应性大,节省材料, 但板片间流通截面狭窄,易形成水垢和沉积物,造成堵塞,密封垫片 耐热性差时易渗漏。此种换热器常用于供暖系统。板式换热器计算时 应考虑换热便面污垢的影响,传热系数计算时应考虑污垢修正系数。 其中列管式换热器的应用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现在,它作为一 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在很多工业部门中大量使用,尤其在化工、石 油、能源设备等部门所使用的换热设备中,列管式换热器仍处于主导 地位。同时,管板式换热器已成为高效、近臭的换热设备,大龄的应 用于工业中。列管式换热器的资料较为完善,已有系列化标准。 列管式换热器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 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和填料函式换热器。 1.固定管板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主要有外壳、管板、管束、 封头压盖等部件组成。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在壳体中 设置有管束,管束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将管子固定在管板上, 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两端管板直接和壳体焊接在一起,壳程的进出口管直接焊在壳体 上,管板外圆周和封头法兰用螺栓紧固,管程的进出口管直接和 封头焊在一起,管束内根据换热管的长度设置了若干块折流板。 这种换热器管程可以用隔板分成任何程数。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管程清洗方便, 管程可以分成多程,壳程也可以分成双程,规格范围广,故在工 程上广泛应用。壳程清洗困难,对于较脏或有腐蚀性的介质不宜 采用。当膨胀之差较大时,可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以减少因管、 壳程温差而产生的热应力。 图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特点是:旁路渗流较小;造价低;无内 漏。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较多,比较紧凑;壳侧层清洗困难, 加上膨胀节的方法不能照到管子的相对移动。比较适合温差不大或温 差大而壳层压力不高的场合。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缺点是,壳体和管壁的温差较大,易产 生温差力,壳程无法清洗,管子腐蚀后连同壳体报废,设备寿命 较低,不适用于壳程易结垢场合。 2.浮头式换热器:其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完全固定,另一端 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课相对于壳体作某些移动,该端称之为浮头。此种换热器的管束不受 壳体的约束,壳体与管束之间不会因为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热应力。 而且在清洗和检修时,仅将管束从壳体中抽出即可。 特点:该种换热器结构复杂、笨重,造价比固定管板式要高出约 20%,材料的消耗量较大,浮头的端盖在操作中无法检查,所以安装 时要特别注意其密封,以免发生内漏,且管束和壳体间隙较大,设计 图2. 浮头式换热器 时避免短路。该种换热器比较适合管壳壁间温差较大,或易于腐蚀和 易于结垢的场合。 3.U型管式换热器 仅有一个管板,管子两端均固定于同一管板上。 这类换热器的特点是: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因为管壳之间的 温差而产生热应力,热补偿性能好;管程为双管程,流程较长,流速 较高,传热性能好;承压能力强;管束课从壳体内抽出,便于检 修和清洗,造价便宜。但是管内清洗不变,管束中间分布的管子难以 更换,管板中心部分布管不紧凑,管子数目不能太多。仅适用于管壳 壁温相差较大,或壳程截止易于结垢而管程介质不易结垢,高温高压 6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腐蚀性强的情形。 图3.U型管式换热器 4.填料函式换热器 此类换热器的管板也仅有一端与壳体固定,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 封。 特点为它的管束也可以自由膨胀,所以管壳间不会产生热应力, 且管程与壳程都能清洗。造价较低、加工制造简便,材料消耗较少。 填料密封处于泄露,故壳程压力不能过高,也不宜用于易挥发、易燃、 易爆、有毒的场合。 四、论述列管式换热器形式的选择及流体流动空间的选择 ①换热器形式的选择 本次任务中两流体的温度变化:煤油热流体进口温度为140℃, 出口温度为40℃;冷却介质水的进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40℃。 该换热器用自来水作冷却介质,受环境影响,进口温度会降低,由此 可知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有上一步骤中对换热 器形式及特点的陈述,课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②流体流动空间的选择 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计算中,首先要决定何种流体走管程,何种流 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体走壳程,这需遵循一些一般原则。 ㈠宜于通入管内空间的流体 不清洁的流体:因为在管内空间得到较高的流速并不困难,而流 速高,悬浮物不易沉积,且管内空间便于清洗; 体积小的流体:管内空间的流动截面往往要比管外空间的截面要 小,流体易于获得理想的流速,而且也便于做成多程流动。 有压力的流体:管子承压能力强,而且还简化了壳体密封要求。 与外界温差大的流体:可以减少热量的逸散。 ㈡宜于通入管间的流体 当两流体温度相差较大时,α值大的流体走管间,这样可以减少 管壁与壳壁间的温度差,因而也减少了管束与壳体间的相对伸长,故 温差应力可以降低。 若两流体给热性能相差较大时,α值霄的流体走管间,此时可以 用翅片管来平衡传热面两侧的给热条件,使之相互接近。 黏度大的流体,管间的截面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在低雷诺数下, 管外给热系数比管内的大。 泄漏后危险大的流体,可以减少泄露机会,以保安全。 根据所查得的资料,不洁净或易于结垢的物料应流经易于清洗的 一侧,对于直管一般走管内;温度比较高的物料宜走管内一减少热损失, 但要求被冷却的流体走壳程、黏度大的走壳程,且循环水易于结垢, 所以使水走管程,煤油走壳程。 ③流体流速的选取:换热器常用流速的范围如下表 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表一 换热器常用流速的范围 介质 循环水 新鲜水 一般液体 易结垢液体 低粘度油 高粘度油 流速 管程流速,m/s 1.0-2.0 0.8-1.5 0.5-3 >1.0 0.8-1.8 0.5-1.5 壳程流速,m/s 0.5-1.5 0.5-1.5 0.2-1.5 >0.5 0.4-1.0 0.3-0.8 由上表可得管内循环水流速范围为 1m/s-2m/s,现取管内流速 1.0m/s。 ④换热管规格的选取 换热管规格及排列形式如下表所示 表二 换热管规格及排列形式 选用φ25×2.5碳钢管。 五、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热负荷、壳层数、总传热系数、传热面 积、压强降等等)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设计步骤 目前,我国已经制订了管壳式换热器系列标准,设计中应尽可能 选用系列化的标准产品,这样可简化设计和加工。但是实际生产条件 千变万化,当系列化产品不能满足需要时,仍应根据生产的具体要求 而自行设计非系列标准的换热器。两者的设计计算步骤如下: 9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非系列标准换热器的一般设计步骤 ⅰ了解换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腐蚀性能。 ⅱ由热平衡计算传热量的大小,并确定第二种换热流体的用量。 ⅲ决定立体通入的空间。 ⅳ计算流体的定性温度,一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 ⅴ初算有效平均温差。一般先按照逆流计算,然后再校核。 ⅵ选取管径和管内流速。 ⅶ计算传热系数K值,包括管程对流传热系数和壳程对流传热系 数的计算。由于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与壳颈、管束等结构有关,因此一 般先假定一个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以计算K值,然后再校核。 ⅷ初估传热面积。考虑安全系数和初估性质,因而常取实际传热 面积是计算值的1.15-1.25倍。 ⅸ择管长L。 ⅹ计算管数N并校核管内流速,确定管程数。 Xi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及有效平均温差;校核传热面积,应有一定 安全系数,否则需要重新设计。 Xii计算流体流动阻力。如果阻力超过允许范围,需要调整设计, 直至满意为止。 2.系列标准换热器选用的设计步骤 ⅰ至ⅴ与1相同。 ⅱ选取经验的传热系数K值。 ⅲ计算传热面积。 1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ⅳ由系列标准选取换热器的基本参数。 ⅴ校核传热系数,包括管程、壳程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假如核 算的K值与原选择的经验值相差不大,就不再进行校核;如果相差较 大,则需重新假设K值并重复上述ⅱ一下步骤。 ⅵ校核有效平均温差。 ⅶ校核传热面积,使其有一定的安全系数,一般安全系数取 1.1-1.25,否则需要重新设计。 ⅷ计算流体流动阻力,如果超过允许范围,需重新选换热器的基 本参数再行计算。 由此可知,换热器的传热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反复试算的过程, 有时需要反复试算2-3次。所以换热器设计计算带有试差性质。 传热计算的主要公式 传热速率方程式 Q KSΔtm — 式中Q 传热速率 (热负荷),W; 2 — K 总传热系数,W/ (m •℃); 2 — S 与K值对应的传热面积,m ; — Δt 平均温度差,℃。 m 1.传热速率 (热负荷)Q 传热的冷热流体均没有相变化,且忽略热损失,则 Q Whcph (T1-T2) Whcph t1-t2 W kg/h 式中 流体的质量流量, ; cph --定压比热容,kJ/ (kg•℃); 1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 T 热流体的温度,℃; — t 冷流体的温度,℃; 流体有相变化时,则 Q Whr Whcph t1-t2 — kg/h 式中 W 饱和蒸汽的冷凝速率, ; r—饱和蒸汽的汽化热,/kg/kJ。 平均温度差Δtm 恒传热时的平均温度差Δt T-t m 变温传热的温度差 逆流和并流 t 1 t 1 t 2 2 t m t 2 t 1 ln t 2 t 1 t 1 t 2 2 t m t 2 2 式中Δt、Δt 换热器两端热冷流体的温度差,℃。 1 2 错流和折流 t m t t m 丿 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计算: 式中 tm 丿 —按逆流计算的平均温度差,℃ t t f P,R --温差校正系数,无量纲, 总传热系数K 1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式中 2 K—总传热系数,W/ (m •℃); i ,0 2 --传热管内、外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W/ (m •℃); Rsi ,Rs0 2 --传热管内外侧表面上的污垢热阻,m •℃/W; di ,d0 ,dm --传热管内径、外径及平均直径,m; 2 --传热管比导热系数,W/ (m •℃); — b 管壁厚度,m。 ①物性数据的确定:定性度取流体进口温度平均值 壳程煤油的定性度:T 140 40 90℃ 2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t 30 40 35℃ 2 根据定性温度,可以查取管程和壳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煤油在90℃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ρ 825kg/m3 0 定压比热容:c 2.22kJ/ (kg•℃) p0 2 导热系数:λ 0.140W/ (m •℃) 0 粘度:μ 0.000715Pa•s 0 循环冷却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ρ994kg/m3 i 定压比热容:c 4.08kJ/ (kg•℃) pi 2 导热系数:λ 0.626W/(m •℃) i 1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粘度:μ 0.000725Pa•s i ②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4 3 4 1.热流量:m 17×10 ×10/(330×24) 2.15×10(kg/h) 0 Q mC t 2.1 4 0 0 o Δo 5×10 ×2.2× (140-40) 4.773× 106kJ/h 1325.8kw 2.平均传热系数: t (Δt -Δt )/ln(Δt /Δt ) [(140-40)-(40-30)]/ln[(140-40)/(40-30)] 39(°C) 1 2 1 2 m 3.冷却水用量: Wi Q0/(C i ti) /[4.08×(40-30)] 1.175 5kg/h Δ 4.773×106 ×10 4.总传热系数K 管程传热系数 u d 0.02 1.0 994 R i i i 27420.69 e 4 i 7.25 10 0.4 i diuii 0.8 cpui 2 i 0.023 4805.2 W/ (m •℃) di i i 290W/ m2 壳程传热系数α ( •℃) 0 污垢热阻 表二 流体的污垢热阻 1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由上表可得: 2 /W R 0.000344m ℃ si 2 /W R 0.000172 m ℃ s0 W/ m 管壁的导热系数λ45.3 (•℃) 1 K d d bd 1 o R o o R si so d d d i i i m o 1 25103 4 0.025 2.5 103 25103 4 1 3.44 10 1.72 10 4805.2 0.02 0.02 45.322.5 103 290 2 228.75(W/(m K)) ③传热面积的计算 丿 Q 1325.8 103 2 S 148.6 (m ) Kt 233.67 39 m 2 15 (m ) 又需要考虑 %的面积裕度S 1.15×148.6 170.89 ④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 1.选用的是φ25×2.5的传热管 (碳钢),取管内流速u 1.0m/s i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2.由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1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v 1.175 105 / (994 3600) n 104 s 2 2 0.785 0.02 1.0 di u 4 按单程关计算所需传热管的长度 s 170.89 L 18.2 (m ) dons 3.14 0.025 104 单程管计算,传热管过长,采用多管程结构。取l 4.5m ,则换热 器的程数为 L 18.2 Np 4 l 4.5 传热管总根数N 4 ×104 416(根) 3.平均传热温差及校正壳程数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140 40 R 10 40 30 40 30 P 0.091 140 30 按单壳程,四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查有关图表可得 φ 0.82 Δt 平均传热温差 Δt φ t 0.82×39 32 (℃) m Δt m 4.传热管的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方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取管心距 t 1.25d,则 0 t 1.25×25 31.25≈32 (mm) 横过管束中心线.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η0.7,则壳体内径为 D 1.05t N/ 1.05 32 4 16/0.7 819 ,取D 为800 6.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 切去圆缺高度h 0.25×800 200 (mm) 取折流板间距B 0.3D,则 B 0.3×800 240 (mm),可以取B为300mm。 传热管长 4500 折流板数NB 1 1 14(块) 折流板间距 300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7.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油品流速为1.0m/s,则接管内径 为 4V 4 2.15 10000/(3600 825) d 0.096 m u 3.14 1.0 取标准管径为10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u 1.5m/s,则接管内 径为 4V 41.17100000/(3600994) d m 0.167 u 3.141.5 取标准管径为160mm。 5 换热器的核算 1.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对圆缺型折流板,课采用克恩公式 1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0 0.55 1/ 3 0 0.14 0 0.36 Re 0 Pr d0 w 当量直径,有正三角形排列的 3 2 2 3 2 2 4 t d0 4 0.032 0.7850.025 de 2 4 2 0.020(m) d0 3.140.025 壳程流通截面积 d0 0.025 2 S0 BD 1 0.30.8 1 0.0525(m ) t 0.032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2.15 104 / (3600 825) u 0 0.138 (m/s ) 0.0525 0.02 0.138 825 Re 0 3 184.6 0.000 175 普兰特准数 4 6 2.22 10 71510 pr 11.33 0.140 粘度校正 0.14 0.55 1/3 0 0.36 3184.6 11.33 0.95 478.1 0.02 2.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i 0 .8 0 .4 i 0 .2 3 R e P r di 管程流通截面积 2 4 16 Si 0.785 0.02 0.032656 4 1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管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 5 1.17 10 / (3600994) ui 1.01m/s 0.032656 0.02 1.0 1994 Re 27695 0.000725 普兰特准数 3 4.1810 0.000725 pr 4.84 0.626 0.626 0.8 0.4 i 0.023 27695 4.84 4843.2 0.02 3.传热系数 1 K d d bd 1 o R o o R si so d d d i i i m o 1 25103 4 0.025 2.5 103 25103 4 1 3.44 10 1.72 10 4843.2 0.02 0.02 45.322.5 103 478.1 2 330.67(W/(m K)) 4.传热面积 Q 1325.8 103 2 S 125.3m Ktm 330.67 32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 2 Sp d0L(N-nc )3.140.0254.5(416-24)138.47m D 800,B 300, l 4.5m 由前面所得 且取管长 为 时,查国标得换热器 Sp 2 实际传热面积 应为148.5m ,则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Sp-S 148.5-125.3 H 100% 100% 18.52% S 125.3 19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内流动阻力 1.管程流动阻力 P i P 1 + P 2 F tN S N P N S 1 ,N P 4 ,F t 1 .4 l u 2 u 2 P 1 i , P 2 d 2 2 由Re 27695,传热管相对粗糙度为0.005,查莫狄图得 i 0.033W/(m•℃),流速u 1.01m/s,ρ994kg/m3 i 2 4.5 1.01 994 P1 0.033 3764.4(Pa ) 0.02 2 2 2 u 1.01 994 P1 3 1521(Pa ) 2 2 Pi (3764.4 1521)1.4 4 1 31712.4(Pa ) 5 管程流动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小于10 Pa 。 2.壳程流动阻力 丿 丿 P0 P1 +P2 FtNS N S 1,F t 1 . 15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2 丿 u0 P 1 Ff0ncN B+ 1) 2 F 0.5,nc 24 f0 5Re 00.228 53184.60.228 0.795 N 14, u 0 0.138 B 2 丿 0.138 825 P1 0.50.79524(14+1) 1124.1(Pa ) 2 2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丿 2 B u 0 2 P 2 NB (3 .5 - ) D 2 B 0.3m, D 0.8m 2 丿 20.3 8250.138 P2 14 (3.5- ) 302.4(Pa ) 0.8 2 总阻力 P0 (1124.1302.4)1426.5(Pa ) 5 壳程流动阻力也小于10 Pa ,符合要求。 六、设计结果概要表 (主要设备尺寸及衡算结果) 七、主体设备计算及其说明 1.工艺条件 2 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名称 管程 壳程 物料名称 自来水 煤油 工作压力 0.1Mpa 0.1Mpa 定性温度 35℃ 90℃ 换热面积 157.2 m2 管长 4.5m 2.封头的选择 上下两封头均选用标准椭圆形封头,根据JB/T4737-2002标准, DN600 6,曲面高度h 150mm,直边高度h 40mm. 封头为: 1 2 。如图所示, 材料选用20R钢。下封头常与裙座焊接,h2 50mm,材料选用20R钢。 3.管板尺寸确定 管板结构如下: 2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由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计算十分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考虑到本次设计时间并不太充裕,故计算从略,仅采用下表选取。 4.换热管的选择 选用的是φ25×2.5的碳钢管,通过上述计算定为四管程结构, 且公称直径D 800mm。换热管排列图如下: 4 16 我们计算所用换热管数为 根。 5.管板与管子连接 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a胀接;b焊接;c胀 2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焊接. 胀接用于管壳之间介质渗漏不会引起不良后果的情况,特别适 用于材料可焊性差 (如碳钢换热管)及制造厂的工作量过大的情况。 由于胀接管端处在焊接时产生塑性变形,存在着残余应力,随着温度 的升高,残余应力逐渐消失,这样使管端处降低密封和结合力的作用, 所以胀接结构受到压力和温度的限制,一般适用于设计压力≤4Mpa, 设计温度≤300度,并且在操作中无剧烈地震动,无过大的气温变化 及无明显的应力腐蚀;焊接连接具有生产简单、效率高、连接可靠的 优点。通过焊接,使管子对管板有较好的增将作用;并且还有可降低 管孔加工要求,节约加工工时,检修方便等优点,故应优先采用。此 外,当介质毒性很大,介质和大气混合易发生爆炸介质有放射性或管 内外物料混合会产生不良影响时,为确保接头密封,也常采用焊接法。 焊接法虽然优点甚多,因为他并不能完全避免 “缝隙腐蚀”和焊接节 点的应力腐蚀,而且薄管壁和厚管板之间也很难得到可靠的焊缝。焊 接法虽然较胀接可以乃更高的温度,但是在高温循环应力的作用下, 焊口极易发生疲劳裂纹,列管与管孔存在间隙,当受到腐蚀介质的侵 蚀时,以会加速接头的损坏。因此,就产生了焊接和胀接同时使用的 方法。这样不但能提高接头的抗疲劳性能,同时能够更好的降低缝隙腐蚀倾 向,因而其使用寿命比单用焊接时长的多。在什么场合下适宜施行焊、 胀接并用的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通常在温度不太高而压力很高 或介质极易渗漏时,采用强度胀加密封焊 (密封焊是指单纯防止渗漏 而施行的焊接,并不保证强度)。当在压力和温度都很高的情况下, 2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则采用强度焊加贴胀,(强度焊是即使焊缝有严密性,又能保证接头 具有较大的拉脱力,通常是指焊缝强度等于管子轴向负荷下的强度时 的焊接)。贴胀的作用主要是消除缝隙腐蚀和提高焊缝的抗疲劳性能。 由于本换热器的工作压力为低压,且为低温操作,综合考虑各 种连接工艺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最终确定采用焊接法,在焊接法连接 管子与管板时,管板的硬度应该大于管子硬度,以保证在焊接时,管 子发生塑性形变时,管板仅发生弹性形变。通常管子材料选用10、 20优质碳钢,管板采用25、35、Q225或低合金钢16Mn、Cr5Mo等。 结合本次设计,管板采用16MnR。 6. D D 管箱的选择 N≤400mm为平盖管箱;500mm≤ N≤800mm为平 盖管箱和封头管箱,推荐使用封头管箱;DN≥900mm,选择封头管箱。 (1)管箱接管位置最小尺寸,如图所示。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带补强圈接管 D H L 2 + h f + C mm 2 不带补强圈接管 2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d H L 2 + h f + C mm 2 上面两式中取C≥4S(S为管箱壳体厚度,mm)且≥30mm。 2 ()壳程接管位置最小尺寸,如下图。 按下列公式计算: 带补强圈接管 DH L1 + (b-4)+C 2 不带补强圈接管 dH L1 + (b-4)+C 2 L /L mm 1 2 壳程管箱接管位置最小尺寸, ; C补强圈外边缘 (无补强圈时,为管外壁)至管板 (或 mm 法兰)与壳体链接焊缝间的距离, ; dH 接管外径,mm ; D H mm 补强圈外圆直径, 。 3. S mm 折流板间距 补强圈外圆直径, 。 S 换热器折流板间距 见下表 表三 折流板间距 26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7.定距管 根据GB/T8163-2008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采用Φ25×2.5的定 距管。 常用拉杆有两种形式,见下图。 a、拉杆定距管结构,适用于换热管外径大于或等于19mm 的管 束; b 、拉杆与折流板为点焊结构,适用于换热管外径小于或等于 14mm 的管束,l≥d; 1 c、当官板较薄时,也可采用其他链接形式。 本换热器采用拉杆定距管结构。 6.拉杆的选择及数量 2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常用的拉杆结构有:拉杆定居管结构与拉杆与折流板点焊结构。 查换热器手册可得下表: 表四 拉杆的直径和数量 由公称直径可以确定拉杆直径为12。 8.支座的选取 公称直径D≥800mm 的换热器,至少需要两个支座;公称直径D ≥900mm 的换热器,需要四个支座。支座在换热器上的位置,应根据 工艺安装的要求来确定。其位置尺寸,一般按以下原则来确定。 (1)L≤30000mm时,取L (0.4-0.6)L; A L>30000mm时,取L (0.5-0.7)L; A 丿 且L≈LB 。 B (2)L 必须满足壳程接管焊缝与支座焊缝间之距离要求,即 B D LB L1 b c c 2 其中各个字母意义如图所示 2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式中:b c 的数值,按JB 1167-81 中的B 型,其值如下表 表五 b c 的数值表 单位:mm 所查手册按L≈0.6L,并使L 满足上式的要求来确定L 和L 。 A B A B 9. f 计算每四根管子之间的面积 : 2 2 f 0 .866t d 0 4 f 3.95 -4 l 3mm 则 9 ×10 。胀接长度 取管板厚度减 ,即 1 l1 40-3 37mm 。所以在操作条件下,每平方米焊接周边所产生的力 qp 则 P f qp d0 l1 所以qp 1364 1Pa 计算管子中的温差应力At 、As : A t 0.078m2 As DS 29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A s 0.025 m2 E E 0.2 6 -6 弹性模量 : 1×10Mpa;膨胀系数κ:κ11.8×10 所以有: E tt ts t At 1 As t 6 代入数据有: 6.616 ×10Pa 温差应力导致的每平方米焊接周边上的拉脱力qt : t d0 2 di2 qt 4 d0 l1 所以qt 1488.604Pa qp qt 由已知条件可知 和 作用方向相同,都是管子受压,则和 拉脱力为: q qp + qt q 15129.6 因管端卷边或管板开槽焊接,则需用拉脱力为qp 4.0Mpa, 管板与换热管的许用拉脱力qp 如下表 表六 许用拉脱力qp 连接形式 胀接 焊接 q p 40 0.5t 因此拉脱力在需用范围以内。 10.壳体厚度的确定 计算得壳体内径D 800mm ,差标准尺寸如下 表七 壳体标准尺寸 3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壳体内径/mm 325 400,500,600,700 800,900,1000 1100,1200 最小壁厚/mm 8 10 12 14 壳体厚度选用12mm 。 11.计算要不要安装膨胀节 膨胀节是装在固定板换热器上的挠性元件,对于管子与壳体的膨 胀变形差进行补偿,以此来消除或减小不利的温差应力。 管、壳壁温差所产生的轴向力: k E tt -ts F1 AS At AS At F1 2.81 5 7×10N 2 2 2 Q2 P D n d0 +n d0 2 S P 4 Q2 2.94 ×104N 压力作用于壳体上的轴向力: Q 2 A S F 2 A S A t F 2 3 6.02 ×10N 压力作用于管子上的轴向力: Q 2 A S F 3 A S A t F3 4 3.129 ×10N 所以 F 1+ F2 s A S 3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s 7 2.1×10N F1+F3 t At t -6 -6.35552.1×10 N 根据《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规定》,两项小于操作条件下的 2 s t ,故本设计的换热器不要安设膨胀节。 通过对主题设备做的计算,有国家标准规定选取各个零部件 的到匹配表如下. 通过以上设计,根据GB/T539,选用耐油石棉橡胶板作为垫片。 A1 八、主题装置图的绘制 (见 图纸) 九、附表及设计过程中主要符号说明; 3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表八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及计算结构 换热器型式:带热补偿非标准的固定管板 管 子 规 φ25 × 管数 442 管 长 式 格 2.5 根 4.5m 换热面积:152.7m2 管 间 32 排列方式 正 三 距,mm 角形 工艺参数 折 流 板 上下 间 距 , 切 口 型式 300mm 25% 设备名称 管程 壳程 壳体 内 800mm 保温层厚 无 需 径 度 保温 物料名称 循环水 煤油 接管表 操作压力 , 0.1 0.1 序号 尺寸 用途 连 接 MPa 型式 操作温度,℃ 30/40 140/40 1 D 200 循环水入 平面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