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13668832366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热交换器知识点

来源: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3-09-20 20:24:38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更好的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1、绪论:一、填空: 1) 按传递热量的方式,换热器可大致分为 间壁式, 混合式, 蓄热式2) 对于沉浸式换热器,传热系数 低, 体积 大,金属耗量大。3) 相比较沉浸式换热器和喷淋式换热器,沉浸式换热器 传热系数较低, 喷淋式换热器 冷却水过少时,冷却器下部不能被润湿. 4) 在沉浸式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和套管式换热器中,套管式换热器 中适用于高温度高压力流体的传热。 5) 换热器设计计算内容最重要的包含 热计算、 结构计算、 流动阻力计算和 强度计算 6) 按温度状况来分,稳定工况 的和 非稳定工况 的换热器 7) 对于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来说,套管式换热器 金属耗量多,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多用于

  2、传热面积不大的换热器。8)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是_导热_、_对流_、和 辐射_。9) 两种流体热交换的基本方式是_非间接接触式_、_间壁式_、和_蓄热式_。 10) 采用短管换热,由于有入口效应,边界层变薄,换热得到 强化。 11) 采用螺旋管或者弯管。由于拐弯处截面上二次环流的产生,边界层遭到破坏,因而换热得到 强化,需要引入 大于1 修正系数。 12) 通常对于气体来说,温度上升,其黏度增大,对于液体来说,温度上升,其黏度 减小 13) 热计算的两种基本方程式是_传热方程式_和 热平衡式_。 14) 对于传热温差,采用顺流和逆流传热方式中,顺流 传热平均温差小,逆流时传热平均温差大。 15)

  3、 当 流体比热 变化较大时,平均温差常常要进行分段计算。 16) 在采用 先逆流后顺流1-2型 热效方式热交换器时,要格外的注意温度交叉问题,避免的方法是 增加管外程数 和 两台单壳程换热器串联工作 。 17) 冷凝传热的原理,层流时,相对于横管和竖管, 横管 传热系数较高。18) 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类型和标准按其结构的不同一般可分为: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u型管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和 填料函式换热器等。 19) 对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和u型管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适于管程走易于结垢的流体 20) 相对于很多类型的管壳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不适于管程和壳程流体温

  4、差较大的场合。 21) 相对于很多类型的管壳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 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及贵重介质, 使用温度受 填料 的物性限制。 22) 管子在管板的固定,一般会用 胀管法 和 焊接法 23)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管子的排列方式常有 等边三角形排列(正六角形排列)法、同心圆排列法 和 正方 形排列法排列法。 24) 若需要增强换热常采用 等边三角形排列(正六角形排列)法 ,为便于清洗污垢,多采用正方形排列。 同心圆排列法 使得管板的划线、制造和装配很难。 25) 为增加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常采用 小 管径的换热管 26) 为了更好的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和湍流强度,强化流体的

  5、传热,在管外空间常装设 纵向隔板 和 折流板。 27) 折流板的安装和固定通过 拉杆 和 定距 管 28) 壳程换热公式 jo=jhjcjljbjsjr,其中jb表示管束旁通影响的校正因子,j1表示折流板泄漏影响的校正因子。jc表示折流板缺口的校正因子 29) 管壳式换热器理想壳程管束阻力包括 理想错流段阻力phk 和 理想缺口段阻力pwk。 30) 管壳式换热器的实际阻力要考虑 折流板泄漏造成的影响r1, 旁路所造成的影响rb,和 进出口段折流板间距不同对阻力影响rs 31) 在廷克流动模型中abcde5股流体中,真正横向流过管束的流路为 b股流体 , d股流体折流板与壳体内壁存在间隙而形成

  6、的漏流,设置旁路挡板能改善 c流路对传热的不利影响 32) 若两流体温差较大,宜使传热系数 大 的流体走壳程,使管壁和壳壁温差减小。 33) 在流程的选择上,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 管程,因管内清洗方便。被冷却的流体宜走 壳程,便于散热,腐蚀性流体宜走 管程,流量小或粘度大的流体宜走 壳程,因折流档板的作用可使在低雷诺数(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 34) 采用 小 管径换热器,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增大、结构紧密相连、金属耗量减少、传热系数提高 35) 流体诱发振动的原因是 涡流脱落, 湍流抖振 和 流体弹性旋转 36) 减小管子的支撑跨距能增加管子固有频率,在弓形折流板缺口处不排管,将 减小

  7、管子的支撑跨距 37) 蒸发器的三种温降分别为 物理化学温降, 静压温降 和 流动阻力温降38) 热交换器单位体积中所含的传热面积的大小不小于 700m2/m3,为紧凑式换热器39) 一般会用 二次表面 来增加传热表面积,或把管状的换热器改为 板状 表面, 40) 螺旋板式热交换器的构造包括 螺旋型传热板 、 隔板、头盖 和 连接管41)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螺旋板一侧表面上有定距柱,它的作用主要是 保持流道的间距、加强湍流 和 增加螺旋板刚度。 42) 在型螺旋板式热交换器中:一侧流体螺旋流动,流体由周边转到中心,然后再转到另一周边流出。另一侧流体只作(

  8、轴向流动),适用于有相变流体换热43) 板式换热器按构造可以划分为 可拆卸、全焊式 和 串焊式 44) 可拆卸板式换热器结构由 传热板片,密封垫片,压紧装置 和 定位装置组成45) 板翅式换热器由 隔板、翅片、封条 基本单元和导流片和封头组成 二、简答 1.什么是效能数?什么是单元数?(要用公式表示)答:真实的情况的传热量q总是小于可能的最大传热量qmax,我们将q/qmax定义为换热器的效能,并用表示,即换热器效能公式中的ka依赖于换热器的设计,wmin 则依赖于换热器的运行条件,因此,ka/wmin 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表征了换热器综合技术经济性能,习惯上将这个比值(无量纲数)定义为传热单元数ntu

  9、 2.热交换器计算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1)对于设计性热计算,采用平均温差法可以通过的大小判定所拟定的流动方式与逆流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流动方式的选择;2)而在校核性传热计算时,两种方法都要试算。在某些情况下,k是已知数值或可套用经验数据时,采用传热单元书法更便利;3)假设的出口温度对传热量q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定性温度,影响总传热系数,进而影响ntu,并最终影响q值。而平均温差法的假设温 度直接用于计算q值,显然-ntu法对假设温度没有平均温差法敏感,这是该方法的优势。3.比较沉浸式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的优缺点。 沉浸式换热器缺点:自然对流,传热系数低,体积大

  10、,金属耗量大。优点: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制作、修理方便,容易清洗,可用于有腐蚀性流体 喷淋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易于制造和检修。换热系数和传热系数比沉浸式换热器要大,可拿来冷却腐蚀性流体;缺点:冷却水过少时,冷却器下部不能被润湿,金属耗量大,但比沉浸式要小套管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适用于高温度高压力流体的传热。特别是小流量流体的传热,改变套管的根数,可以方便增减热负荷。方便清除污垢,适用于易生污垢的流体;缺点:流动阻力大,金属耗量缺点 多,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多用于传热面积不大的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造价较低,选材范围广,解决能力大,还能适应高温度高压力的流体。可靠性程度高;缺点:

  11、与新型高效换热器相比,其传热系数低,壳程由于横向冲刷,振动和噪音大 4.试分析廷克流动模型各个流路及其意义答:(1)流路a,由于管子与折流板上的管孔间存在间隙,而折流板前后又存在压差所造成的泄漏,它随着外管壁的结垢而减少。(2)流路b,这是真正横向流过管束的流路,它是对传热和阻力影响最大的 一项。(3)流路c,管束最外层管子与壳体间存在间隙而产生的旁路,此旁路流量可达相当大的数值。设置旁路挡板,可改善此流路对传热的不利影响。 (4)流路d,由于折流板和壳体内壁间存在一定间隙所形成的漏流,它不但对传热不利,而且会使温度发生相当大的畸变,特别在层流流动时,此流路可达相当大的数值。(5)流路e,对于

  12、多管程,因为安置分程隔板,而使壳程形成了不为管子所占据的通道,若用来形成多管程的隔板设置在主横向流的方向上,他将会造成一股(或多股)旁路。此时,若在旁通走廊中设置一定量的挡管,能够获得一定的改善。5.管束振动的预测和预防。a)降低壳侧的流速。假如壳侧流量不变,可以增大管距。b)增加管子的固有频率。管子的固有频率与支撑跨距的平方成反比,因而减少管子的支撑跨距是增加管子固有频率最有效的方法。c)提高声振频率。在壳体内插入减振板,使其宽度方向与横流方向平行而其长度方向与管子轴线平行,这样可提高声振频率,使它与涡流脱落以及湍流抖动的频率不一致。d)从结构上,增加折流板或中间支持板的厚度,当孔的间隙一定

  13、时,能减轻对管子的剪切作用并增加系统的阻尼。三、说明下列换热器的型号 说明下列换热器的型号1)bem600-2.0/1.5-250-5/19-4: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前端管箱为封头管箱,壳体型式为单壳程,后端管箱为封头管箱,公称直径 600mm,管程压力为2.0mpa,壳程压力为1.5mpa,公称换热面积250m2,管长为5m,管外径为19mm,4管程,级管束,较高级冷拔钢管。 2)bem800-2.01.0-254-619cu-4: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前端管箱为封头管箱,壳体型式为单壳程,后端管箱为封头管箱,公称直径800mm,管程压力为2.0mpa,壳程压力为1.0mpa,公称换热面积254m

  14、2,管长为6m,管外径为19mm,4管程,铜管。3)biu500-4.0/1.6-75-6/19-2:u型管式换热器:前端管箱为封头管箱,中间壳体为u型管式,后端为u型管束。公称直径500mm,管程压力为4.0mpa,壳程压力为1.6mpa,公称换热面积75m2,管长为6m,管外径为19mm,2管程级管束,较高级冷拔钢管。 4)aes500-1.6-54-6/25-4:平盖管箱,公称直径 500mm,管程和壳程的设计压力均为1.6mpa,25公称换热面积为54m2,碳素钢较高级冷拔换热管外径25mm,管长6m,4管程,单壳程的浮头式热交换器。级管束,较高级冷拔钢管。1、流体在热交换器内流动空间

  15、的选择原则:1) 要尽量提高使传热系数受到限制的那一侧的换热系数,使传热面两侧的传热条件尽量接近;2) 尽量节省金属材料,特别是贵重材料,以降造成本;3) 要便于清洗积垢,以保证运行可靠;4) 在温度比较高的热交换器中应减少热损失,而在制冷设备中则应减少冷量损失;5) 要减少壳体和管子因受热不同而产生的温度应力,以便使结构得到简化;6) 在高压下工作的热交换器,应尽量使密封简单而可靠;7) 要便于流体的流入、分配和排出。2、流体诱发振动的原因:1) 热交换器的管束属于弹性体,被流过的流体扰动,离开其平衡位置,管子产生振动,这种振动称为流动引起的振动。实际上每台热交换器在工作时都有或多或少的振

  16、动,其振源可能是壳侧或管侧流体所引起的振动;流体流速的波动或脉动引起的振动;通过管道或支架传播的动力机械振动等等。有时振源可能较多,而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可能是激起振动的主要根源。有的振源,相对来说容易预测,而流体诱发的振动却比较难以预计。二、名词解释1. 卡路里温度:对于油类或其他高粘度流体,对于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粘度发生很大变化,若采用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温度作为定性温度,往往会使换热系数的数值有很大误差,虽能分段计算,但是工作量较大,工业上常采用卡路里温度作为定性温度。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冷流体的平均温度壳侧流体被管侧的水冷却时 fc=0.3 壳侧流体被管程的水蒸气加热时 fc=0.55

  17、壳侧和管侧均为油时 fc=0.45 粘度在10-3pas以下的低粘性液体 fc=0.52.布管限定圆:热交换器的管束外缘受壳体内径的限制,因此在设计时要将管束外缘置于布管限定圆之布管限定圆 内,布管限定圆直径dl大小为 浮头式: dl = di-2(b 1 +b2 + b3 ) 固定板或 u 型管式 dl = di-2b33.热混合:为了使换热器更好地满足传热和压力降的要求,传热流体流经混合板流道就等于其单独 流过这两种倾角的板片各自组成的流道后再混合,所以此种组合而成的板式热交换器在性能上体现了一 种“热混合” 采用方法:每两种波纹倾角不同的人字形板片相叠组装成一台板式热交换器各自分段采用

  18、波纹倾角 不同的人字形板片组装成一台板式热交换器将流道数分段组装,进一步实现热混合4.翅片效率:f=tm-tftw-tf 表示了翅片的实际传热量(在翅片表面平均温度tm下)和理想的最大可能传热量(在翅根温度tw下)之比。5.污垢系数:热交换面水侧积聚污垢所造成的热阻。6.热管携带极限:热管中的蒸汽与液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在交界面上二者相互作用,有阻止对方流动的趋势。当蒸汽速度高到把液体上的液体剪切成细滴带到冷凝段造成蒸发段毛细芯干涸,便使热管停止工作,便达到了热管携带极限。7.换热器紧凑度:热交换器的单位体积中所包涵的传热面积大小,单位为m2/m3。8.温度修正系数:实际平均温度与按逆流方式算出

  19、来的对数平均温差之比。9.间壁式换热器:热流体和冷流体间有一固体壁面,一种流体恒在壁的一侧流动,而另一种流体恒在壁的他侧流动,两种流体不非间接接触,热量通过壁面而进行传递。10.直接接触式换热器:这种热交换器内依靠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直接接触而进行传热。11.蓄热式换热器:当热流体流过时,把热量储蓄于壁内,壁的温度逐渐升高;而当冷流体流过时,壁面放出热量,壁的温度逐渐降低,如此反复进行,以达到热交换的目的。12.翅片总效率:把二次传热面和一次传热面同等看待,认为都处于一次传热面的传热温度(tw-tf)下时,对总传热面积所打折扣。13.折流板:管壳式热交换器中,在管外空间装设的板层,可提升流体的流速

  20、和湍流强度,强化壳程流体的传热,可以使流体横向流过管束。14.热容量:流体的温度每改变1c时所需的热量,用w表示。15.紧凑式热交换器:凡单位体积中的包含的传热面积大于700m2/m3值的热交换器。卧式和立式管壳式换热器型号表示法a:平盖管箱 b:封头管箱 c:用于可拆管束与管板制成一体的管箱 n:与管板制成一体的固定管板管箱d特殊高压管箱。e:单程壳体 f:具有纵向隔板的双向壳体 g:分流h:双分流 i:u型管式热交换器 j:无隔板分流(或冷凝器壳体) k:釜式重沸器 o:外导流。l:与a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 m:与b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 n:与c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 p:填料函式浮头 s:钩圈式浮头 t:可抽式浮头 u:u形管束 w:带套环填料函式浮头。级管束-采用较高级、高级冷拔钢管级管束-采用普通级冷拔钢管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若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相关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一些下载相关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